以往,由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不广泛,一提到心理咨询,人们就容易和精神障碍、神神道道等词汇挂钩,认为只有到了“有病的状态”才应该进行心理咨询,健康人不需要专业心理辅导,同时由于专业咨询机构少,且多存在于精神病院里,更加深了人们的这种印象,所以即便是内心有强烈的痛苦,也只好自己一个人扛,实在憋不住了,就找至爱亲朋宣泄一下,以求暂时缓解。还有一种社会现象,也加深了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由于早期接受心理咨询专业培训的人员较少,或是培训不规范,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更有挂着羊头卖狗肉者的胡说八道,导致人们误解专业的心理咨询,以为只要会讲上几句道理,或以自己的生活阅历借鉴给他人就是心理咨询。这一切把专业心理咨询抹画的既神秘又庸俗还带有一点恐怖感,使人们对心理咨询适应范围的了解远远的落后于对躯体疾病医疗范围的通晓。
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做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呢?
○情绪问题:
如经常感到心情低沉、压抑烦闷,看待问题消沉,缺乏兴趣和幽默感,自卑心重,自罪自责,总认为是自己把事情给搞砸了,注意力难以集中,心情难以平复。
○恐惧与焦虑状态:
经常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不安,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小问题过分的担心和忧虑,并且与现实不相符,如担心太阳会掉下来,所住的房子会因某年某天的地震而坍塌等。
○社会适应不良:
如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害怕与陌生人说话,见人就脸红,害怕在公众场合表现,不敢坐公交,不敢去影院等人多的场合等等。事实上,这也属于社交恐惧的范畴。
{top:cutpage}
○睡眠障碍:
包括入睡困难,早醒,夜惊,梦游,顽固性的失眠等。而躯体检查又无明显阳性体征。
○强迫的想法及行为:
如反复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反复地洗手,反复地做仪式性的动作,以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和获得安全感。较为刻意和畸形地追求完美等。
○精神疾病的早期阶段:
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分裂情感性的精神障碍患者早期是有求治愿望和认识能力的,应注意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以期早日康复。
○其它:
如性心理障碍,遗尿症,婚恋问题,家庭问题,更年期抑郁,老年性痴呆等。
心理咨询是关爱大众心理健康的知音,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心益友。
我们将心理咨询看做是我们生活中的知心朋友,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要去找他,他会告诉我人的发展规律;为了我们的事业进步,我要去找他,他会告诉我如何扬长避短;为了我们的恋爱、婚姻,我要去找他,他会指导我们如何培养、维护亲密关系;当我们陷入心灵的痛苦中不知所措的时候,我要去找他,他会帮我走出阴霾,沐浴美好生活的阳光;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独自难以克服的小挫折时,我最好也去找他,他会给我们比亲朋好友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