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抑郁时有发生,且有低龄化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如何防“郁”,如何健康快乐的成长,是每个家长关心关注的话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个相关但截然不同的概念。简单来说,抑郁情绪是一种精神状态,而抑郁症则是一种疾病。
“抑郁情绪”通常是由生活中的负面事件或压力引起的,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是因为失恋、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等,它表现为短时期的情绪低落、悲伤或沮丧,通常是暂时的,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身心、寻求支持等方法得到缓解,不需要医学干预。
“抑郁症”则是一种精神疾病。通常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症状包括持续的、无法摆脱的消极情绪状态,以及兴趣下降、体力不足、精力下降、自我否定、无法集中注意力、决策困难等。还可能伴随一些生理症状,如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疲劳感等。抑郁症的持续时间通常较长,且症状严重程度较高,需要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青少年防“郁”,就是要帮助孩子舒缓抑郁情绪,莫让其发展为抑郁症。
家长该怎么做?
当孩子出现抑郁情绪时,或明显感觉到其心情不好、状态不好、行为异常时,我们首先要关心孩子到底是怎么了?心情如何?为什么要这样做?同时,要多陪伴孩子、听听孩子的心声。切不可认为这是“矫情”,这是为了逃避学习故意的。正视且正确引导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最好办法。
家长可以加强观察和警惕以下几个方面:
1. 抑郁症的患者往往容易在深夜、独处时痛哭。父母可在这个时段多加观察,或者结合是否有擦泪纸巾、枕头泪渍等迹象来初步判断。
2. 抑郁症往往有失眠症状,难以入睡,或者易醒,睡眠质量很差。这又会影响到他们白天的状态和情绪,状态差、情绪差就更容易出现灾难化思维,更睡不着,进入恶性循环。所以,孩子经常失眠是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的明显信号。
3. 因为容易失眠,压力大,孩子的学习状态会有所下滑,出现上课分神、注意力不集中,考试前非常紧张、焦虑等表现,成绩很可能有所下滑。这些都是典型的学习障碍表现。高度重视学习成绩的孩子往往会非常焦虑,加大力度自我施压,但往往难以奏效,反而恶性循环。在一次次尝试调整学习状态失败后,孩子的内心可能已经“抑郁”了,但外表还强撑着。
4. 如果感觉孩子跟父母交流时总是报喜不报忧,或者总是不愿意透露内心的感受,那也要加强注意。不要以为孩子总是阳光、积极、正能量,这就是心理健康的表现。真正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有正常的喜怒哀乐,也有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但他们愿意倾诉,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难题时会积极求助。
所以,孩子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时是否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透露心声,这是判断亲子关系是否真正亲密、孩子是否真正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5. 既然抑郁症的孩子在父母面前有可能伪装,那父母要主动跟孩子认可的老师、朋友、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即使再坚强、演技再好,在他们痛苦得难以独自承受时,往往会向信任的人透露部分心声。
6. 如果发现孩子有自残行为,一定要高度重视!自残是极其危险的信号!青少年患者的自残行为往往出于释放压力,这说明他们内心的压力已经接近令其精神崩溃的临界点了。这时父母一定要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多给予高质量的陪伴,缓解他们的压力。